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八丁燕帶总体规划
Malaysia
八丁燕带地区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Selangor),距离首都吉隆坡60公里。面积4,876.1英亩,约合20平方公里。现有2条高速大道,第3条大道正在建造中。此外地块紧邻规划中的北连槟城南至新加坡的西海岸高速路Proposed West Coast Expressway (WCE)。该高速路将发展为国家级经济发展带,将马来西亚北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南部柔佛州依斯干达发展区相连接。近年来,随着马来西亚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发展与转型计划,马来西亚经济面临二次腾飞,将逐渐摆脱传统工农业化发展模式,而转向依靠生态高新技术的后工业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和设计一座源于东南亚的可持续性的后福特主义城市成为该项目的出发点。
传统福特主义城市规划,往往不考虑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将自然环境视为笛卡尔式的抽象空间。粗暴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分区制打造出高耗能与高污染的现代城市。人类的城市发展现在面临难以持续的境遇。对于传统福特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自然环境与人工空间相互对立,土地的现代化就是不断地将原始的自然资源——土地加工为现代化的空间产品,以发展或在生产为更为高端的空间产品,如房地产,矿产,农业,公共设施等。福特主义规划将土地视为空间资源,按照等级序列划分进行规划:道路规划优先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优先于建筑功能,建筑功能优先于市政景观,市政景观优先于自然环境的等级序列。道路被置于城市发展规划等级序列的顶端,而自然环境则被置于最底端。在八丁燕带的项目中,如何摆脱福特主义思想,发展出一种可持续性的后福特主义城市,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旧有的全部规划思想。根据刺激——反射理论,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形成——对福特主义规划的颠覆开始于对其空间等级序列的颠倒:城市规划的颠倒主义——将原本位于等级序列底端的自然环境置于顶端,而将原本位于等级序列顶端的道路置于底端。这样也就形成了:自然环境优先于市政景观,市政景观优先于建筑功能,建筑功能优先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优先于道路规划。一种更加尊重自然与可持续的全新的规划方式形成了。源于新思想的这一实践将有可能产生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马来西亚的八丁燕带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按照新思想规划的新城市。
八丁燕带地区现状中拥有大片的水域,约占总面积的25%。由于历史上,这里是锡矿开采和生产区,现已荒废多年,但是大量的矿坑被积水覆盖。逐渐形成了一些较大的湖面,湿地与沼泽地区。由于矿石开采与加工,该地区水质与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因此要将这里发展为可持续的生态城市,首先需要的是对环境的治理与改造。治理污染,改造水体和更新土地成为最先被考虑的因素,也就是生态恢复为可持续性的自然环境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等级序列中的最顶端。在总体规划中,我们将用地东北角外的河水同地区内部的湖水连接,使地块内的水体流动起来,并通过水渠注入位于地块外南部的雪兰莪河。场地内的水体被分为静态与动态两个部分。静态包括几个被保留的面积较大的湖面以及用做鱼塘的人工小块水面,动态包括在雨季可作为蔓水区的包括小块水面的自然湿地和可用于通船和调节水位的人工水渠。为了获得供有效率的水体分布与平衡,我们借助参数化编程精确计算水面积,水容量,地形,坡度等参数关系,在保留现状水体总量的基础上,将水体更有效率的重新规划和分布在整个区域内,已获得最佳的水系统,平衡人工水体与自然水体的关系。
在获得水系统的规划之后,我们开始借助于基础设施景观都市化方法规划场地内的市政景观。将基础设施,市政管线与景观设计进行关联化成为该项目规划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处理沼泽地区,部分更换土壤与就地土方平衡都需要借助于阻止流质土壤移动的地下混凝土设施,而该设施的设计可以与水渠,地块划分,地下管线结合在一起采用共同结构。通过参数化计算,我们获得了该场地内的地块分布。这样就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性和最小的改变自然,市政成为了景观的一部分。
在获得了市政景观的规划后,我们开始研究建筑功能。根据当地的气候,社会,经济,文化,建筑传统,考虑到项目的启动力源于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的移民计划,因此多元文化,多种族,多信仰的国际化城市空间成为建筑功能的目标。同时根据地段与水体的关系,建筑功能进行了细分,并形成了不同的类型。从封闭的独宅社区到开放的城市空间。随着地块建筑容积类型的确定,整个区域的功能分区逐渐形成。在获得了建筑功能后,根据其分区原则,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据该规划结合周边交通设施,设计总体交通系统。
借助于颠倒的规划等级秩序,一种全新的城市产生了。人,城市与自然更为紧密而可持续性的结合在一起。八丁燕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颠倒主义的可持续性环境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