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燕尾洲公园

金华市, 中国

通过一个实验性工程,重点探索了如何与洪水为友,建立适应性防洪堤、适应性植被和百分之百的透水铺装的设计,来实现景观的生态弹性,以及与洪水相适应的构筑物设计。实验检验了海绵城市的极端措施:城市与洪水为友。

  1场地与挑战

  燕尾洲地块位于金华市多湖片区东市街以西,三江国际花园以北,义乌江和武义江汇合处,面积约75hm2。地块周边环境良好,北有古子城,八咏楼及婺州公园,南有艾青公园,樱花公园,西面与五百滩隔江而望。她是八婺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现代生态城市的必要组成部分。该案例通过建立适应性防洪堤、适应性植被和百分之百的透水铺装的设计,实验性的探讨了与洪水为友的水弹性技术模块。项目实施后成为婺江流域河道防洪设计的样板,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推广前景。

  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金华受强烈的海洋季风气候特征,有旱、雨季分明,雨季常受洪水之扰。同时,为了争取更多的便宜土地进行城市建设,大量河漫滩被围建开发。两江沿岸筑起了水泥高堤以御洪水,隔断了人与江、城与江、植物与江水的联系。同时,江面缩窄,也使洪水的破坏力更加强大。为保护沙洲不被淹没,当地水利部门已经在燕尾洲的部分地段,分别修建了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两道防洪堤,破坏了沙洲公园的亲水性。因此,场地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洪水,是高堤防洪建一处永无水患的公园,还是与洪水为友,建立一个与洪水相适应的水弹性景观?如何给市民提供方便使用的公共游憩空间,同时保护这城市中心仅有的河漫滩生境,给稠密的城市留下一片彼岸方舟?

  为解决场地问题,燕尾洲公园以“与洪水为友”的理念为指导,采用了水弹性的设计策略,将防洪与生态保育、游憩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具体策略包括:

  2与洪水为友的设计策略

  a.不同重现期的洪水淹没分析

  场地中20年一遇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洲头到场地中段部分,现状地势较为平坦,现状场地上多为当地农民自己垒的石墙的20年一遇的防洪堤,抗洪效果一般。5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主要分布在场地东段,场地筑有较高的混凝土防洪堤,满足50年防洪需求。

  b. 保留和修复自然生境,结合乡土植被和地形,构建与洪水重现期相适应的弹性生态防洪堤

  燕尾洲现存洲头湿地是罕有的闹市中的一片清新绿洲,基于洪水淹没分析,设计中将尚没有被防洪高堤围合的洲头设计为可淹没区,以最少的工程手段,保留原有植被和环境,同时完善和丰富场地中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在原有坑塘和高地基础上,稍加整理,形成滩、塘、沼、岛、林等生境,以便培育丰富植被景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生境的特点进行植被群落设计,重点补充能优化水质的水生藻类、沉水、浮水植物、能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的浆果类植物以及具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等。

  场地原设有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两条硬质防洪堤,其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燕尾洲公园在设计中将公园范围内的防洪硬岸砸掉,应用填挖方就地平衡原理,将河岸改造为不同重现期洪水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梯田堤底39.43m的高程为20年一遇洪水所到位置,此时整个洲头被淹没。梯田堤顶为40.8m,即可满足50年一遇的洪水的高度40.71m,此时整个梯田区域被淹没,而内部场地保持完好,实现了与洪水为友的弹性防洪。这一举措不但增加了河道的行洪断面,减缓了水流的速度,缓解了对岸城市一侧的防洪压力,提高了公园邻水界面的亲水性。梯田上广植适应于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梯田挡墙为可进入的步行道网络,使滨江水岸成为生机勃勃、兼具休憩和防洪功能的美丽景观。每年的洪水带梯田上的多年生高草带来充足的沙土、水分和养分,使其能茂盛地繁衍和生长,且不需要任何施肥和灌溉。梯田河岸同时将来自陆地的面源污染和雨洪滞蓄和过滤,避免对河道造成污染。

  除了水弹性的河岸设计外,场地内部也采用百分之百的可下渗覆盖,包括大面积的沙粒铺装作为人流的活动场所,与种植结合的泡状雨水收集池,和用于车辆交通的透水混泥土道路铺装和生态停车场,实现了全场地范围内的水弹性设计。

  c. 不同洪水适应能力的多样化乡土植物配置

  面对场地水位的变化,以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乡土植被作为基底,根据不同的洪水水位区域进行分区植物配置,营造适合洪水过程的多样化景观。

  湿地保育区。该区域包括洲头湿地保护区以及燕尾洲两翼的滨江湿地,为20年一遇洪水淹没区。该区域保存场地现状有价值的乔、灌、地被和水生植物。根据湿地净化的要求,分区补植各类乡土植被(原则上补植场地现有树种),在丰富其生态多样性和满足自我净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场地的景观功能和景观美学的多重体验。补种植物:乔木:枫杨、杨树、水杉、池杉、落羽杉;观赏草:蒲苇、五节芒、细叶芒、紫穗狼尾草、浆果苔草;水生植物:芦竹、芦苇、香蒲、水葱、灯心草、水烛、慈姑、密花千屈菜、荷花、穗花狐尾藻、水茅草。

  防汛梯田种植区。该区域是以防汛为主的台地种植田块,为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交界区。该区域利用防汛堤的设计高差,以富有乡野气息的多年生观赏草(较之一般园林植物,观赏草具有耐寒、耐寒、耐修剪等优点,同时养护费较低,管理粗放)为主要造景植物,并辅以竹子以及水杉、乌桕和合欢季相丰富的乔木,旨在喧闹的城市中,营造出宁静的乡野风光,让自然的舒缓情怀,在灵动的季节变化中,流进城市的血液。种植植物:乔木:水杉、乌桕、合欢。观赏草:紫穗狼尾草、晚花狼尾草、细叶芒、矢羽芒、五节芒、紫田根、大结田茅、蒲苇、九节芒;竹类:钢竹;地被:二月兰、细叶浆果苔草;水生植物:芦苇、香蒲、芦竹、水茅草、水葱、灯心草、水烛、茭白、旱伞草、慈姑、密花千屈菜、再力花、荷花、穗花狐尾藻。

  3建成后效益与评价

  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燕尾洲公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4年5月开园后,万人空巷,游人如织。据安装在步行桥头的进出口自动计数器显示,步行桥的日使用人数平均达4万余人次。当地媒体惊呼 “一座城市为一座桥而发狂”。 目前,燕尾洲公园已经成为了金华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同时,这一工程探索了弹性景观的设计途径,通过与洪水为友的生态防洪堤设计,适应于旱涝的植被设计和百分之百的透水铺装设计,来实现景观的生态弹性功能;通过可达性良好、多坡道和泛适用的步道系统及步行桥的设计,将被分割的城市连接为一体,促进社区交流,使公园成为聚人的场所。设计通过“大中见小”的空间设计策略,将大型文化表演类场所的瞬时人流旷广空间巧妙地化解为平时市民使用的静谧空间,发挥了景观的社会弹性功能;同时,吸取乡土文化传统,重建被割裂的文化脉络,强化地域文化认同,发挥了景观的文化弹性功能。

Landscape Architects
土人设计
年份
2014

相关项目 

  • Shanghai Suhe MixC World
    KOKAISTUDIOS
  • Welcome to the Stage!
    Kjellander Sjöberg
  • Hovering Kan-Too – Great Bay Area Center Showroom
    Wutopia Lab
  • Stockwell-Rodríguez Residence
    Belmont Freeman Architects
  • Haunsbergstraße | 1. Preis
    Architektinnen Schremmer.Jell ZT GmbH

杂志 

以下出品方的其他项目 Turenscape 

重庆市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
重庆市, 中国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六盘水市, 中国
黄岩江北公园
台州市, 中国
海口美舍河生态修复工程
海口市, 中国
中国“方圆”
肖蒙, 法國